脱贫攻坚期是指从2013年至2020年,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、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核心目标的战略行动时期。这一时期,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,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,举全国之力,集各方之智,向贫困宣战。扶贫攻坚的目标是,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实现“两不愁三保障”,即不愁吃、不愁穿,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、住房安全有保障。
脱贫攻坚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:
脱贫攻坚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:
为了实现脱贫攻坚目标,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:
通过发展特色产业,增加贫困地区居民收入。例如,发展种植业、养殖业、乡村旅游等,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收益。
加大教育投入,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,提高教育质量,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。例如,实施“雨露计划”,资助贫困学生上学;改善学校基础设施,提高师资水平。
完善医疗保障体系,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负担,防止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。例如,实施大病救治、慢病签约服务、医疗保险报销等。
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,实施易地搬迁,改善居住环境,创造发展机会。例如,建设安置点,提供配套设施和服务。
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生态产业,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的良性循环。例如,实施退耕还林、生态补偿等。
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力脱贫的人口,提供社会保障,确保其基本生活。例如,低保、特困供养、临时救助等。
在脱贫攻坚期,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0年末,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。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,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。
脱贫攻坚对中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:
脱贫攻坚期结束后,中国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:
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,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。巩固脱贫成果,接续推进乡村振兴,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本文参考了以下资料:
上一篇